第二十二章_官术
E小说 > 官术 > 第二十二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二章

  马上记住,,如果是UC/浏/览/器可能会转/码,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阅读。

  林琴儿越接触果树经济的总结工作,越是感觉这里面很多事情都是丈夫在东山县这里任职时候做的,她并没有什么政治方面的经验,不知道叶卫红这么做究竟是什么目的。

  薛冰没跟她讲过他与叶卫红的关系,她只知道他们是同事,可是每次跟薛冰一起见到叶卫红的时候,叶卫红朝着丈夫那种皮笑肉不笑的表情,让她隐隐意识到叶卫红与丈夫之间的关系并不很融洽,她也听有人私下议论叶卫红就是这次丈夫受处分的背后举报者,可是为什么叶卫红要总结丈夫在这里任职所做的工作,这不是对丈夫的一种肯定吗?

  虽然心中有疑惑,林琴儿并没有向写作班子的其他人谈及这些,包括丈夫的朋友张涛。她知道自己现在的身份,是一个受处分干部的家属,能够加入这个写作班子,让她有了组织上信任她的感觉,这种信任让她扫去了心中前段时间因薛冰受处分而带来的那种失落感,她觉得应该努力的投身入工作中,不应该再问东问西的了。

  叶卫红自林琴儿加入了这个写作班子,隔几天就会来看看写作班子的工作进度,写作班子的同志们并没有感到有什么异样,这是一个县委书记对果树经济的重视,何况他还是果树经济检验总结推广小组的组长。

  叶卫红来了就会关心一下同志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在不经意间对林琴儿加以关怀和照顾,女人是一种渴望被宠爱被体贴的动物,在这个写作班子里,林琴儿再次找到了被大家关怀和宠爱的感觉,甚至开始觉得以前对叶卫红也许有所误解,他其实是一个对工作很热情,对同志们很关心的一个领导,应该不会做出举报薛冰的那种小人行径的。

  女人是很相信自己的直觉的,虽然这种直觉很多时候往往是一种错觉。

  经验总结工作就在都很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着,很快总结报告的第二稿就形成了,林琴儿在原有第一稿的基础上,为报告适当的进行了文学方面的修饰,既表达了某种激情,又不过度的渲染,整篇报告显得生动而不脱离事实,恰如其分。

  叶卫红在看稿子的时候,心中就在用演讲的语气默念,等默念了一遍以后,自己心中都有被打动的感觉,他明白这篇总结稿可以了,是时候拿着它去宣讲,去寻求滨海市市委市政府对果树经济的肯定了。

  易东方看着叶卫红递交上来的关于果树经济的经验总结报告,心里面是很不舒服的。他明白,果树要见成效,不是叶卫红上任这几个月时间就可以的。这是原来薛冰在东山县做的工作,只是在收获的时候,叶卫红出面来摘了这个果子。

  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易东方是很不耻叶卫红的为人的。叶卫红在东山县桥梁垮塌事故的事件中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他发现了事故的真实原因,却不向县委书记薛冰或者滨海市汇报,私自越级把事情捅到了省,让滨海市市委市政府十分的被动。叶卫红为了自己的仕途,不惜踩着别人往上爬,完全是一种小人行径。

  虽然讨厌叶卫红,可是易东方并不想否定果树经济这一先进的经验,滨海市是一个半岛地区,境内多山,农业经济一直是滨海市的一个弱项,易东方敏锐地看到果树经济是有利滨海市农业发展的,在全社会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时期,这个经验应该给予肯定。

  要是薛冰来做这件事就更好了,易东方心中暗想。

  想到了薛冰,也不知道自己这个得意弟子现在怎么样了,他适应了陈家夼乡的工作了吗?

  今天虽然叶卫红窃取了薛冰的工作成绩来为自己涂脂抹粉,可是他提出来的果树经济这一经验却是很有用的,所以这个经验应该推广,即使这一经验的推广能够为叶卫红这一小人的仕途增加一笔不小的资本。

  更何况自己也需要这个经验总结为工作成绩单上增添一笔亮色。

  已经有风声说方中要到中央去工作,这一轮的职务轮替中,易东方很想再上一个台阶子。在这个时候推广果树经济的先进经验,是会让滨海市市委越发树立起实干的良好形象的,是有利于他的升迁的。

  累积这么多年在仕途的经验,易东方明白,干得好不如干的巧,只知道闷头苦干是不会引起上级领导的注意的,成绩是一方面,把成绩摆到领导面前才是更重要的。

  于是他在经验总结报告上批示:东山县大力发展果树经济是对的,为我们滨海市山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同意在全市推广。

  易东方的批示下来,叶卫红在市里面的有关会议上,就开始大讲特讲果树经济,于是上级新闻媒体来组稿,友邻县来参观学习,让东山县的接待工作忙得不亦乐乎。

  叶卫红选了果树种的最好的羊倌村作为参观现场,“大力发展果树经济,振兴东山县农业”的标语沿途都可以看到。另一方面,叶卫红严令政府办公室接待处的同志,一定要办好来参观的人员接待工作,只有来参观的人们吃好喝好,他们才会有愉快的心情认真地学习和宣传果树经济。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不仅能够带动周围的人,更能带来人们对树为榜样的人的关注,东山县一下子成为了滨海市令人注目的焦点。

  滨海市已经派人到东山县来总结经验,易东方的秘书也打来电话,说易书记要亲自下来调研,要来看看东山县的果树经济发展状况。

  易东方会对果树经济这么支持,实在是大出叶卫红的意料之外,他把这一情况打电话跟叔叔叶向汇报。

  叶向听完,笑着说:“看来易东方是想借你的东风了。”

  叶卫红问道:“他为什么要借我的东风?”

  叶向说:“方中同志可能要到中央去工作了,省里面的班子可能要动了。易东方可能要进省工作了。”

  叶卫红听叔叔一连说了三个可能,心中明白这三个可能不久就要变为现实,到了叶向这一层次,所说出关于职务变动的话都是有着一定的依据的,即使是可能,也是百分之百的可能。

  叶卫红联想到了滨海市的班子,易东方进省,相应的也会带给滨海市连锁反应,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机会动一下,于是说:“滨海市的班子也会动的吧?”

  叶向呵呵笑了,说道:“那是自然,不过你刚提升不久,这次是没有机会动的。”

  叶卫红有点沮丧地说:“那我搞这个果树经济这不是白白便宜了易东方了吗?”

  叶向说:“易东方主政滨海市的成绩有目共睹,进省基本已成定局,搞不搞果树经济这条经验对他影响不大。搞了,他的政绩只是多了一笔而已,让他把欠缺的农业方面补足了一点。”

  叶卫红说:“总觉得便宜了他。”

  叶向说:“你不要这么想,这次你不但要配合易东方,还必须配合他把这篇果树经济的文章做大。”

  叶卫红知道叶向一向与易东方并不友好,听叶向这么说,不免奇怪的问:“为什么呀?”

  叶向说:“你要把眼光放长远些,要知道,并不是对手所有的东西我们都要反对,那种只要是对手的我们都要反对是愚蠢和不理智的。只有那些违背了我们利益的东西我们才要反对。易东方就是看明白了这一点,这才支持你的。同时,你也应该看到,易东方将来树立起来的果树经济经验是发源于你执政时期的东山县,在今后的日子里,对你他通常只能呵护,而不能打压,因为打压你,就说明他当初树立的典型是错误的,也就是说他当初也是有错的。所以配合他实际上更有利于你。”

  等在东山县界的叶卫红和李鸣远远地看到三辆汽车开了过来,最前面的是随行人员的面包车,然后是易东方的滨海市5号轿车,最后是新成立的滨海市电视台的新闻采访车。

  看到这个架势,叶卫红知道易东方这次是真的想把果树经济这一经验做大,心中不免好笑,自己已经是在借薛冰的东风了,还有人再来借自己的东风。

  好笑归好笑,叶卫红和李县长还是恭敬的往前迎了上去,易东方的车队停了下来,易东方下了车,跟叶卫红、李鸣握手。

  叶卫红笑笑,说道:“易书记,我们想直接带你们去果树经济参观现场,特意过来引路的。”

  易东方点点头,说:“好吧,我们直接就去现场。”

  半个小时之后,一行人来到了羊倌村,村干部早就等候在村口,易东方下了车,跟村干部握手,询问村里面果树种植的情况,边走边谈,来到了村落东边的山下,只见漫山遍野都是苹果树。

  秋风已经凉了,果树的枝头挂满了累累的果实,有的苹果已经上色,红绿相间,分外的好看。

  易东方走到一棵果树下,饶有兴趣地轻轻托起一枚苹果,笑着说:“多么漂亮的果实,光是看就让人神清气爽。”

  村支书是个四十多岁的精干汉子,这时候上前说道:“易书记,遗憾的是现在苹果还不是吃的时候,等苹果熟了,我们一定送给您尝尝。”

  易东方笑着说:“好,等你们的苹果熟了,我出钱买一些,让我们滨海市市委班子里的人都能尝尝这最新的品种。”

  叶卫红笑着说:“易书记是给我们东山县做免费的广告,谢谢领导的支持。”

  易东方看看四周,回头问道:“卫红同志,你们县发展了多少个像这样的专种苹果树的村落?”

  叶卫红说:“我们县二十六个乡有山地,全部种了苹果树。”

  易东方又问:“你们知道这样的苹果在市场上卖多少钱吗?“

  叶卫红回答说:“我们考察过市场,在大城市里的商场里,一斤要卖两块多。“

  易东方高兴的说道:“看来这富士苹果能够给农民带来丰厚的收益啊。”

  看完了果树,一行人来到了村委会,村支书对果树的种植管理作了汇报。

  易东方听了很满意,说:“好,好。你们东山县的果树经济这一经验因地制宜,有利于农村的发展,又为农民创造了经济效益,是一条好的经验,应该大力推广。卫红同志,李鸣同志,你们的工作做得很好。”

  叶卫红和李鸣齐声说:“谢谢易书记的肯定,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的。”

  易东方接着说:“我们滨海市依山傍海,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内陆山区限于自然条件,工业和农业都没有长足的进步,你们东山县为我们滨海市探索了一条新的发展思路,让我看到了滨海市农业振兴的希望。卫红同志、李鸣同志,好的经验是要发扬的,希望你们配合好滨海市下来总结经验的同志,把果树经济这篇文章给我做好做透,不但要让它成为东山经验,还要让它成为滨海经验,让果树经济走出东山,走向滨海,走向全省。让我们全省的山区百姓都跟着受益。”

  听易东方把果树经济大而化之,从东山经验演变成了滨海经验,叶卫红暗自觉得好笑,心说你想的大概不是全省山区的百姓,而是你自己的仕途吧。不过这也有利于自己,还是应该积极配合做好这滨海经验的文章。

  叶卫红说:“易书记放心,我们一定会配合好市里面下来的同志,把经验总结好,让果树经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造福百姓。”

  易东方说:“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滨海市的农业一定会迎头赶上,和滨海市的工业并驾齐驱的。“

  叶卫红说:“易书记您能不能为果树经济题词,这也是对这一先进经验的肯定?“

  易东方说:“我的字拙,不过今天我心里高兴,就献丑一回。”

  说话间李飞已经把毛笔宣纸送了上来,易东方酝酿了一下,提笔写了:发展果树经济,振兴滨海农业。易东方,年月日。

  叶卫红以前就见过易东方的墨宝,知道他是学写柳体,看易东方写完,就称赞说:“易书记的字体,匀衡瘦硬,骨力遒劲,深得‘书贵瘦硬方通神’的柳体风韵。”

  易东方眼睛亮了一下,笑着说:“卫红同志也研究书法?”

  “我只是看过些柳公权的字,很是喜欢,所以多留意了些,写是不会写的。”叶卫红说。这倒是实话,他原本知道今天易东方有可能题字,连夜翻书,才知道柳体的风格,不过是说来讨易东方的喜欢,让他写自然是不会写的。

  易东方笑着说:“你能喜欢柳公权的字,真是不错。字是一个人心境的反应,我欣赏柳公权的字,是因为我欣赏柳公权的为人,他说用笔之法在于心正,心正则笔正。这一点我们作为党的干部,应该牢记,心正才能干好党的事业。”

  请收藏本站:https://www.exs99.com。E小说手机版:https://m.exs99.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